close




看懂經濟學/溫和通膨 食、油漲最多
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【聯合報記者 許玉 君】



2011.04.03 02:28 am





 



近來國際社會連番發生天災人禍,占據媒體顯著版面,也牽動著不少人的情緒。不過,官方與學界卻已經陸續開始預警,可能來襲的通貨膨脹噩夢。


可以想見,未來一段時間內,對你我日常生活威脅最大的,將會是「物價問題」。因為北非、中東國家騷動引發原油供給減少、熱錢持續炒作油價,再加上新興國家、復甦中的美國,還有亟待災後重建的日本,勢將增加對糧食與能源的需求。


在供給減少,需求逆勢增加的情況下,未來物價高漲、進而引發通膨的疑慮「恐難避免」。


古往今來曾發生過的通膨可分為三類。第一種、也是最無害的一種,叫做「溫和通膨」,特性是漲勢十分平和,隨著經濟成長緩步上升。第二種是在短期內漲幅超過兩位數的「急劇性通膨」,如60年代兩次能源危機造成的台灣處境。


最後一種是「惡性通膨」,一國貨幣幾乎成壁紙,人們回到「以物易物」生活,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德國,當時的通膨率曾一度高達百分之一百萬。


由這個簡單的基本分類可以知道,國內目前情況尚處於第一種「溫和通膨」的情況。除了消費頻率較高的食物及油料費外,其他商品或服務漲價的幅度並不明顯,甚至還有不斷下跌的趨勢,例如筆記型電腦、數位相機等。


也因此就算是在春節期間,主計處所調查發現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比1月不過微漲0.8%,比去年同月也僅小漲1.3%,很難「宣稱」國內有通膨現象。


不過,官方與學界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。台灣腹地狹小、天然資源缺乏,仰賴進口物資的比率非常高。如果原料成本不斷攀升,廠商就好像是撿到「從天上掉下來」的漲價理由。不僅漲得大聲、而且理直氣壯。


這時我們不得不慶幸,目前為止,你我仍處於「無感加薪」的狀態。因為「無感」,所以無法忍受漲價,開始「錙銖必較」。


於是乎,通膨壓力僅止於部分商品價格緩步上漲的「溫和通膨」,不至於演變成為無法控制的「急劇性通膨」,或更加駭人聽聞的「惡性通膨」。


說起來還得感謝「無感加薪」呢!


 


2011/04/03 聯合報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亮太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